2022年9月3日 星期六

111/ 822-902 高醫家醫科

家醫科

對我來說步調蠻慢的,醫師們有種溫柔特質,生活品質高,有剛生完小孩的醫師和懷孕的醫師。

最喜歡的應該是家訪,最有壓力的就是去和Primary Care聊天,因為病情解釋主治醫師都做了,關於醫學上的問題我們也無法回答太多~除了因為面對的是安寧病房的病人外,要純粹的閒聊對我來說還是有點難。還好跟嘉恬一組,兩個人結伴~

跟診、問診也蠻有趣,尤其感覺很多病人的問題都找不到答案,好像看到自己擔心的去找醫生。

看病歷跟打病歷雖然各種混亂,不過當找出一套邏輯的時候還是覺得很不錯。
我們這組太多聰明咖,覺得自己的反應好慢!而且輸入理解跟能夠輸出答案完全兩回事XD
還長長的路要走~

Last Work戒菸衛教,三個人,七個暗樁,經過的人不是沒抽菸、就是戒菸了或沒興趣~還好有抓到一個剛好等藥的阿姨,認真聽我們報告跟回答問題,結束還說要帶兒子來門診,算是有達成一點目標。最後一天離站去吃了家常菜圓桌,剛好慶祝嘉恬國考一申覆通過!


[作業-離站學習心得] 

這次進家醫科安寧病房,有幸能接觸到兩個病人,分別是40歲的高阿姨及70歲的蔡阿罵。
在與老師一起查房及閱讀病歷的過程中,學習了不少。

- 查房的震撼: 
第一天查房,聽到老師跟住院醫師討論病人,有些病人病情穩定,甚至有可能可以出院,的確打破我對安寧病人的想像。看到病人還意識清醒地跟老師對談、吃東西...我們甚至天真的以為病人還可以再活一兩年...
我們這組的高阿姨,聲音聽起來很有精神,意識也清楚,而我們翻了病歷與別組的對比才知道她止痛藥的劑量極高!
前三天還與我們能聊聊天,到後來後兩天,阿姨因為累及沒心情,拒絕與我們的互動,那個週末病情惡化,撐不完週一,就過世了。心裡感到很沈重,但阿姨的家人們想必也是百感交集吧,想到自己的家人假如要面對這一切,即便對死亡多所準備,這麼靠近死亡的時刻依舊如此困難。
下一個接手的Primary Care,家屬因為信仰的關係,從評估表中可以看出對住院的態度是平靜、不恐懼的,印象深刻的是病人因為病情及藥物的關係睡了兩天,後來醒來看到她很可愛地在吃冰,離站前我們去看她手上的手套已經拿起來,感覺很開心的跟我們打招呼。隔壁床的病人則是一直喊著痛,希望醫師能給他安樂死。覺得安寧病房的病人的變化有些很平靜,有的則是突然急轉直下,最後的死亡真的難以預測。

- 閱讀病歷的挑戰:
我們兩個一組,中間接手了另一個病人,再次天真地以為週五的Teaching Run可以一人報告一個。沒想到相對第一個病人,第二個病人的病情更為複雜,跨越的時間更長,underlying Disease好多,長長的病歷完全不知從何看起,也無法馬上梳理出重點...兩個人一起看病歷,每次都有新的發現,對於藥物的掌握也不熟悉,有各種疑問跑去問住院醫師。
最後一天Teaching Run被老師反問了一些問題,大概對於之後要如何去思考、去往前往後找答案有一個方向。
就像老師說的,要找到電我們的地方到處都有,只能從每次的不足中去學習,去練習補強。

感謝老師總是耐心回答我們的問題,也願意花時間帶領、教導我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