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

111/1003-1021 小港高醫神經內科

[小港神內] 黃柏穎VS

這次在小港神經科學習,許多來院的病患主訴都是中風,而我們這次選的Primary care 則是失智的病患。

在整理報告的過程中,學習到如何去approach一個失智的病人,從口訣 VITAMIN 開始,排除掉各種secondary dematia的狀況,再就著症狀去推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失智。
這個病人腦部的影像也有顯現出很明顯的腦萎縮和腦室擴大,也因為病人之前有過多處的小血管中風,所以在白質的部分有些病變。MRA可以看到病人右邊ACA的A1部分有萎縮,影像上血管消失。
就症狀及過去病史、影像等,最後診斷為Mixed type的AD,藥物治療,之後定期回門診追蹤。

而我們的討論則以一篇uptodate的文章,整理血管型中風鑑別診斷,還有稍微看了一下,2006年一篇登上頂尖期刊「自然」(Nature)的論文,是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論文造假事件,指出一種名為Aβ*56的寡聚體,(某種類澱粉亞型)可能是造成腦部記憶能力衰退元凶,結果涉及許多後製影像的處理。

除了看我們的primary care,老師也分享了許多臨床和醫師生涯會遇到的狀況及技能傳授,第一天見面就講到了之前親身經歷過上了法庭的醫療糾紛,令我印象深刻。

感謝老師這10天的指導教學!


【Discussion】
 
 根據台灣衛福部失智症診療手冊,失智症也常需要跟譫妄、憂鬱做區別,病人沒有意識恍惚或其他情緒狀況所以不考慮
 這邊就有幾個失智症的原因可以考慮,首先前面三種是退化型的失智症
1. 阿茲海默:占比最大的失智症,主要是先喪失近期記憶,然後可能會重複講同一件事情、跟之前解決問題的方式會有不同,會有語言及溝通困難妄想不常見,不過到疾病中期會有被偷妄想
          2. 額顳葉失智症:顧名思義在額顳葉有受影響,所以會影響到人格、社交狀況及語言功能
          3. 路易體失智症:難以集中注意力,辨距困難會跌倒,有視幻覺及Parkinsonism(手足顫抖、僵硬、小碎步等)
          4. 血管型失智症:主要可能跟過去有腦中風的狀況有相關,會影響到注意力及執行功能
那像我們的病人之前有中風影響到小腦,所以會有些步態不穩以及做神經學檢查RAM 快速動作無法做出來的狀況
有些失智症是由特定原因所造成,經過治療之後可能有機會可以恢復,這類型失智症的病因有:
1.Metabolic related 營養失調:如缺乏維他命B12、葉酸等營養素
2.顱內病灶:如常壓性水腦症、腦部腫瘤等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高醫神內] 盧相如VS

這次的primary care是一位83歲的病人,10/1 因為意識改變而住院,之前有腦梗塞(右枕葉)及左視丘大腦出血,這次則懷疑是Artery of percheron的梗塞,因此影響到丘腦。每天跟著住院醫師及老師查兩次房,看著伯伯睡睡醒醒,最後一天總算是拿掉了NG,也解開了綁在手上的束縛,之後希望他轉到復健病房後,能夠慢慢恢復之前的活力。


[*Artery of Percheron:是一種大腦後動脈(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)罕見的血管變異,由單獨的分枝血管出來供應丘腦和雙側中腦延髓。]

老師有找了幾篇paper讓我們閱讀,除了看到一些相關的影像圖,也了解Artery of percheron會造成的triad:

1.精神狀況改變Altered mental status 2.眼球垂直凝視癱瘓Vertical gaze palsy 3.記憶力損傷Memory impairment

確實有在病人身上觀察到大部分。

另外也可以看到其他血管阻塞會造成不同的症狀,如:Basilar artery對應到的locked in syndrome、PCA 不同的分支造成

Claude syndrome及Benedikt syndrome...等琳瑯滿目。

這些與症狀相關的神經學定位,也是我們在這三週所學習的,去思考病人的狀況是屬於中樞還是周邊神經的問題,抑或是肌肉的病灶?是運動系統(又分為上運動及下運動神經元)還是屬於感覺系統的狀況?反射的增強、消失,是在合理正常的範圍還是有其他的可能?各式各樣不同的狀況讓人頭昏眼花,報case看著學長姐思路清晰的爬梳定位覺得很是佩服。在臨床上看到的病人,都不是教科書上寫的這麼絕對,做NE檢查就可以判定出來,完完全全去對應某種狀況,感覺神經內科醫師就像偵探,抽絲剝繭尋找答案,也是我認為這科很迷人有趣的地方。


印象深刻的有幾床病人,是找不到原因的,有體重下降、有莫名感到天旋地轉、也有不斷肩膀喊痛的病人。我也在最後一天問了老師困擾已久的偏頭痛,因為發現不只我自己,也有同學有一樣的狀況,老師提到之後隨著醫療進展會有更多不同治療的可能,也提醒我們別吃太多止痛藥。我感覺神經內科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,也有許多待發展的可能性,也許是更多釐清診斷的方式,或是不同的治療計畫等,值得期待。


感謝老師這幾天的帶領!